有好多人認為中藥在煎的過程當中是時間越長越好,熟不知這樣不僅破壞了原本的藥效,而且對人的身體有不同程度的傷害,那到底在煎中藥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
關于煎中藥錯誤的認知
為了讓痰藥更濃,有的人多加藥,可能超量,引起不良反應。
還有的人認為煎煮時間越長,濃度就越高。
首先,容易煎糊,嚴重時還會把藥鍋弄壞。
其次,中藥湯劑在煎到一定程度時,有效成分達到濃度平衡。
此時再煎,有效成分不會再溶出,非有效成分(如樹脂、樹膠、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)還會不斷溶出,雖然好像更“濃”了,但并沒有增大藥效,反而會加重苦味并影響口感,有人喝了還會惡心嘔吐。
最后,煎得過久,高溫會破壞已經煎出的藥液成分,影響藥效。
如何正確的煎中藥
1、在煎藥前用水浸泡
先用冷水浸泡50~60分鐘,如果是花、葉子、草之類質地稀疏、松軟的藥物可浸泡50分鐘,如果是根、莖、種子、皮等質地比較堅硬的藥物需浸泡60分鐘左右。
充分的浸泡,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。
2、煎藥工具最好用砂鍋
沙鍋導熱較慢,受熱較均勻,保溫效果較好。
不要采用金屬器具,因為金屬器具容易把水熬干,金屬可能會與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,產生毒素,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3、加水要適量
加水量要超過藥物3~5厘米左右即可,使熬出來的湯藥在200mm左右即可,多加水與少加水都會影響藥效。
4、控制火候
在湯藥沸騰以前要用武火(大火),沸騰以后改用文火(小火),使湯藥微微沸騰,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入水中,利于發揮藥效。
5、煎藥時間與次數
煎藥一定要煎兩次,第一次煎,稱“頭煎”,藥效可溶出45%左右,第二次煎,稱“二煎”,藥效可溶出35%左右,然后把兩次煎好的湯藥混合在一起,早晚各服一般,這樣藥效才最好。
煎中藥的火力與時間
正常的情況下,中藥煎煮的前半段時間可以用大火,當中藥沸騰之后則改成小火慢煎,讓藥材保持沸騰的狀態。
中藥首煎的時間為沸騰之后再加半小時,第二煎的時間可以稍微延長5-10分鐘。
不過對于不同類型的中藥,也有不同的火力跟時間要求,例如發汗藥跟芳香性藥材,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微沸10分鐘即可;
貝殼類藥物跟補益藥則要用文火久煎。
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!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