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名,寒水石。是一種礦石中藥材,清熱瀉火藥,又稱凝水石、水石、鵲石,本品為天然沉積礦物單斜晶系硫酸鈣或三方晶系碳酸鈣礦石。類別:石礦,可提煉出石膏,卻不能直接稱石膏,由于硬度低,只含玉質,不含水晶。
中藥名 寒水石
別 名 凝水石、水石、鵲石、白水石
界 礦物界
科 屬 硫化合物類
分布區域 山西、河北
采收時間 全年
用 量 9-15g
毒 性 無毒
入藥部位
硫酸鹽類礦物。
性味
味辛、咸,寒。
歸經
歸心、胃、腎經。
功效
清熱瀉火,利竅,消腫。
主治
用于熱病煩渴,丹毒燙傷。
相關配伍
1、與石膏、滑石等同用,可用于溫熱病邪在氣分,壯熱煩渴者。
2、本品火煅與青黛等同用,可用于熱毒瘡腫者。
用法用量
煎湯,9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研末摻或調敷。
禁忌
脾胃虛寒者慎服。
炮制方法
加工采挖后,除去泥沙及雜石,研碎生用,或煅用。
生理特性
多為規則的塊狀結晶,常呈斜方柱形,有棱角白色或黃色,表面平滑,有玻璃樣光澤,透明或不透明。有完全的解理,故晶體可沿三個不同方向劈開。質堅硬而脆,硬度3,比重2.7,條痕為白色或淡灰色,敲擊時多呈小塊斜方體碎裂。斷面平坦,用小刀可以刻劃。廣泛形成于沉積作用,如海盆地或湖盆地中化學沉積的石膏,常與石灰巖、紅色頁巖、泥灰巖等成層出現。
產地
主產于山西、河北。
相關論述
1.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主身熱,腹中積聚邪氣,皮中如火燒,煩滿,水飲之。”
2.《本經逢源》:“寒水石,治心腎積熱之上藥,《本經》治腹中積聚,咸能軟堅也;身熱皮中如火燒,咸能降火也?!督饏T》風引湯,《和劑局方》紫雪,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熱也。”
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,提供中藥大全、中藥百科、中藥方劑、中藥飲片、中藥材價格、中藥材種植、中醫養生、中醫藥膳、中醫按摩、中醫方劑、中醫推拿、中醫針灸、中醫減肥等信息。
免責聲明:本站中藥百科、飲片、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,不能用作具體藥方,使用前請遵醫囑!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、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,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、真實。業務及友情鏈接:2871960833
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-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(寧)-經營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